兰文网 - 言情小说 - 每个红楼副本都要打出龙傲天结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3

分卷阅读193

    妙玉道:“只是如此吗?”

贾琏东看看西看看,没忍住,出列道:“殿下,虽然工坊里的时间长了点,但是,对于那些无家可归之人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不劳不食多劳多食,天经地义。殿下的仁慈之心,天下皆知。”

程主簿冷哼一声,道:“贾大人难不成以为天下百姓是天生懒汉不成?若非万不得已,谁会入工坊?”

“程大人,下官只是实话实说。”

“那贾大人为何不说,天下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入工坊呢?”

“不过是因为世人多以为工匠低贱罢了。下官以为,公主府能为有限,切实帮到几人是几人,方是上策。”

在场的人都听出了贾琏之意:公主府已经到了极限了。

众人齐齐地望向妙玉。

妙玉没说话,只是手里的碗盖一下一下地拂着茗碗里的茶汤。

无论程主簿还是贾琏,这两个人虽然观点对立,但是他们的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反对妙玉的计划。

妙玉甚至可以猜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女人喜欢挣钱,没问题,但是想再做什么,有点政治理想,不行。

没错,妙玉很清楚下面的人对她的看法。她知道,所有的人把她之前的努力当成了她本人喜欢挣钱,但是对于她的政治目标,这些都是反对的。

包括她的公主府属官。

或者说,她遇到了她的天花板。

妙玉道:“好了。程主簿,你将天下百姓现状,先送一份折子上来。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左右纷纷应下。

回到自己的内书房,妙玉只半闭着眼睛出神,她身边的心腹宫人桑枝就道:“殿下,我真替殿下不值!”

妙玉道:“好了,让我静静。”

“是。”

桑枝听说,只能退下,边上的几个小宫女立刻相互使了个眼色。

妙玉很清楚,皇帝忽然让她好自为之,引起了身边人心浮动。她能走到今天,自己有能力是一回事,可皇帝的宠爱却是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就是她坐得住,她下面的人也会人心浮动。

她会遇到这个天花板,是整个社会现状给予她的,也就是说,她即将面对的,是来自于整个天下的压力,而她的子民,那些女人,那些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她,更有甚者,这些人靠着她渡过了最难关,可一转头,早就被三常五纲三从四德洗脑的她们还会攻击她,说她不守规矩,肆意妄为,自招祸患。

这就是她需要面对的一切。

现在,她要么负重前行,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自己的脊梁骨被折断。

而她的选择——

“那就试试吧,看看本宫能不能撬动那块基石。”

先从养百姓开始吧。

养百姓,还要解开百姓脖子上的绳索,最重要的是,培养百姓独立、自由的人格。

区区工坊、学堂,远远不够。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3-1817:52:01~2020-05-2015:09: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K-1720瓶;碧云风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7章

妙玉原本以为自己需要面临的问题只有这些,但是没过几天,她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由江南出身的大臣们牵头,开始弹劾她了。

不用几天,弹劾的折子堆满了御书房,皇帝不得不在勤政殿里清理出一座屋子专门存放这些折子,而太上皇则大怒,要求皇帝将妙玉圈禁。

皇帝到底还没傻,他下令,召开金銮殿上举行廷议,让妙玉上殿自辩,让太子听政。得到消息,太上皇表示,他也要出席这次的朝会。

大朝会的当天,太上皇在龙椅上独坐,龙椅东首下方另设一座,皇帝坐了。东首龙椅下方的台阶上再设一座,乃是太子的位置。太子对面,西首台阶上也有一张朱红的靠背椅,便是妙玉的位置。

廷议的当天,妙玉与太子群臣一起先跟着皇帝拜见太上皇,然后拜见皇帝,之后才是向太子行国礼,之后才是接受百官朝拜。

之后,便是弹劾时间。

这个说,开了海禁,百姓都不种田了。

那个说,百姓逐利,朝廷粮食储备不足……等等等等。

总之,一个接一个地跪在大殿上。很快,金銮殿上跪了一地的人。

听得太子频频望向妙玉,而妙玉始终端坐不动如山。

最后,太上皇冷冷地对皇帝道:“皇帝,你还有什么话说。”

皇帝赔笑道:“父皇,不是说好了,让端慧上殿自辩吗?端慧还没有开口呢。”

太上皇冷哼了一声,皇帝对妙玉道:“端慧,你来说吧。”

妙玉道:“启禀父皇,黄御史说,开了海禁之后,江南百姓都不种田了,此事纯属无稽之谈。”

太上皇大怒:“混账!”

妙玉道:“皇祖父,孙女儿此话可不是无的放矢。谷贱伤农一事,孙女儿在江南的时候就听过不少,皇祖父治理天下多年,想必比孙女儿更清楚。”

“哼!”

“江南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一亩地能收三百余斤的谷子,有的地方只要伺候得上心,甚至能达到四百斤的产量。加上江南潮湿多雨,谷子容易发芽,使得仓储运输都极为不便。所以,自古以来,江南关于谷物方面有两怕,一怕谷贱伤农,二怕火耗。黄御史,本宫说得可对?”

怎么不对?

只要当过官的,都知道这个。虽然说收取火耗的最初目的是威廉弥补官银熔铸的损耗,可到如今,连府库粮食的亏空都往这上头来。火耗最初的时候只收一成,可是现在,江南等地已经收到了三成,有的地方甚至是五成!

这也是官场上半公开的秘密,只要一查户部的账册,就一清二楚。

“因为谷贱伤农,也为了避免过高的火耗,所以江南地界大多数百姓都乐意栽桑养蚕,以换取银钱。江南雨水丰沛保证了生丝的质量,江南织造府的存在保证了江南丝绸的质量。更别说茶叶、瓷器等物,在国内看着平常,可送到海外,足有六倍的利润。朝廷禁海,这些东西在海外立刻物以稀为贵,利润更是翻倍。当然,兴百姓苦,真正的平民在这上头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充其量也就能糊口不欠着朝廷的人丁税就是大兴。真正赚钱的,乃是商贾巨擘,以及当地官绅。”

太子傻眼了:“当地官绅?”

“是的,太子殿下。”妙玉好脾气地解释道,“百姓需要的身上衣裳口中食,而官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