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文网 - 言情小说 - 每个红楼副本都要打出龙傲天结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5

分卷阅读115

    是皇帝金口玉言塞进来的份儿上,看他出手大方的份儿上,也看他不是贾政那种不堪造就的份儿上,大家也愿意指点他些个。

因此,贾琏虽然没有任何的功名,可是靠着金钱攻势和自己的努力双管齐下依旧在户部站稳了脚跟。

贾琏很清楚,户部的官吏们,有的做了十几年都不动一下位置。因此,皇帝让内侍来传口谕的时候,他的心里是虚的。

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好了?

贾琏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是因为红薯的关系,以致于皇帝开口的时候,他还有些懵。

被皇帝细细盘问的时候,贾琏无比庆幸自己熟读了王熙凤给他的文件。

等他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御书房,直到回到自己在户部的房间里,被穿堂风吹了个激灵,贾琏才反应过来:

他这是升官了?

博陵知府?

贾家再度成了欢乐的海洋,贾赦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给贾琏庆祝,就连宁国府和贾政那边也摆了宴席。

贾母王夫人也十分高兴。当然,她们高兴的理由截然不同——比起贾赦的自豪,她们更希望贾琏上去之后能拉拔一下贾政而已,根本就没有想过贾政是否能接受得了。

不止是贾政,就连贾珠也十分不舒坦。

贾珠虽然活下来了,可是身体已经完全毁了,现在坐得略微久一点就会咳嗽不止。也因此,这两年他屋里放出了许多人,反而凸显出了李纨来。

只是因为李守忠之故,他们夫妇之间终究存了隔阂,不负从前。到如今,李纨一颗心全扑在儿子贾兰身上,而贾珠则专心照料自己。

他们成了典型的相敬如宾的一对夫妇。

贾琏出任博陵知府的消息传来,贾珠心里就别提多难受了。想当年,他是那么的自信,认为自己将来肯定能登阁拜相,再不然,最差也是封疆大吏,而作为对照组,贾琏只能依靠祖荫一辈子呆在家里做着管家的活计。可谁想到,这才几年呢!贾琏倒是步步高升,如今已经跨过了从四品和正五品的那道坎儿,爬到了比当初贾政还高的位置。而他呢?恐怕这辈子都只能如此了。

贾珠心里会好受才怪。

贾珠如今哪里受得了这个?心里不舒坦,自然又病了一场,吓得王夫人魂飞魄散,又把李纨臭骂了一顿,并且亲自照料儿子,直到开春的时候贾珠渐渐好起来才罢。

且说贾琏这边,回到家他就回过味来了——朝廷怕是缺粮缺得厉害,听说这红薯的产量高,因此才让他做了这博陵知府。其实正经的事情有人做,他主要就负责红薯推广的事儿。

因此,当贾赦问他要不要带人就任的时候,贾琏直接推了:“父亲,博陵距离京师不远,儿子沐休的时候骑马回来便是。倒不用带人。只是儿子不曾出任过地方官,很该请几位幕僚帮着料理琐事并压制那些皂隶。”

贾赦一听,很有道理。

多少外放的官儿,就是在这上头摔了跟头。好在红薯播种可以放到来年谷雨之后,现在赶着请两位幕僚还来得及。

不想,贾赦这里还没有寻访到好的,那边贾敏就带了四个人来,正是林如海特意为贾琏寻访的有着十年经验的幕僚。

贾赦大喜,一叠声地谢过meimei,又冲着南方作揖,遥谢妹夫,这里帮着料理琐事,然后亲自送走了去博陵赴任儿子。

贾琏去博陵赴任,王熙凤这里不等于没事了。现在贾赦这边每一个人都知道,贾琏的政绩跟红薯有很大的关系,可是现在,家里的红薯种不过三千多斤,就是加上红薯藤也不够,都需要王熙凤想办法。

因着这事儿干系到贾琏的前程乃至是全家的命运,贾赦也不在屋里玩古董了,亲自出来应付今年的应酬,让王熙凤能全心全意地照料红薯藤以备来年。

作者有话要说:  王熙凤的养鸡规模参见记载,西汉曹元理给陈广汉计算家产,称其“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雏”,养鸡上万,规模已经很惊人了。

而东汉时期成书的曾记载越王勾践养鸡的地方为“鸡山”,吴王也在姑苏娄门外设有养鸡的场所,叫“鸡陂墟”,一国诸侯养鸡,不可能只是三五只,规模不会很小。就算这不是春秋晚期的史实,至少也说明东汉时的作者就有了“大规模养鸡场”这种观念。也称东汉灵帝曾作“鸡鸣堂”,蓄养了很多鸡。

特别说明。

王熙凤的养殖场的规模就是根据这个定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瓶er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克洛伊苏20瓶;枣夹核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9章

不提贾赦这边的忙乱,且说贾政这边,因为贾琏升官一事而深受震动的人,不独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探春几人,就连客居在贾政家里的薛家也深受影响。

薛家进京也快一年了,薛宝钗今年十一岁,过了年就是十二岁的大姑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京师里的姑娘们其实跟南面一样,十二岁的时候就要跟着母亲嫂子外出应酬,预备着相看。得宠的,或者是家里情况特殊的,甚至可以提早一年。

薛家因为是皇商,归属于商人阶层,因此也是需要提早的人家。这一年多来,薛姨妈和薛宝钗虽然客居贾政家却没少登王家的门,蹭着王家的关系去参加显贵的宴会,希望能结门好亲。

可是想也知道,就是有那因为薛家的财帛心动的人家,只要稍稍一打听,知道薛蟠之后就没有不摇头的。

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低头取妇,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样,头一件就是希望对方能带进来大笔的陪嫁解决他们家的困境。

薛家是给薛宝钗准备了很多嫁妆,可是当不得她有薛蟠那样的亲哥哥!真要娶了这样的媳妇,只怕全家都要忙着给这个大舅哥擦屁股,说不定自己花了人情心力,这薛家还认为自己用了他们家的钱帮他们扫尾擦屁股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谁愿意自找麻烦要这样的亲家?!

有道是钱债好还,人情债难还。这句话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人情债比钱债值钱。凭什么我要用宝贵的人情换你们家的那几个钱?这天底下有钱的商人多了海了去了,知情识趣的也不少,凭什么非你们薛家不可?你薛宝钗有这么好,好到让人忽略了薛蟠这个祸头子?

虽然没有明着交锋,那些太太奶奶们早就露出了这样的意思。

别说是继子亲子,就是庶子,她们也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

她们也是爱惜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