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文网 - 言情小说 - 每个红楼副本都要打出龙傲天结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2

分卷阅读92

    令也是经历过事情的人了。如果年轻个十几岁,换成他刚出任县令的那会儿,年轻气盛,他说不定还真的按照国法办事了。可是现在,他可不会这么天真了。

——这些高门大户,不过是想在最大程度上占朝廷的便宜罢了。

这样想着,脸上却依旧带着笑:

“少夫人请放心,这些田地是府上开荒所得。自然应该是归府上所有。”

“真的吗?”

“这是自然。不只如此,按照国法,开荒前三年免税呢。”

“那跟县衙报备之后,地契上可需要标注?”

“少夫人请放心。这些事情是县衙做惯了的。回头就把地契送来。不过,县衙只能开具白契,红契就要看户部了。最快也要来年夏天才能得。”

所谓白契就是在当地的县衙报备过的房屋田地买卖契约,而红契则是在户部登记过的契约。一般来说,一桩土地买卖之后,当地官府会开具官方文书,表示认可这门买卖。这份文书就是白契。每年各地衙门都会把这一年里的房屋、土地买卖和开荒等涉及土地变化的文书汇总,提交户部进行登记。户部的鱼鳞册进行更新之后,会发下文书,这些文书里其中有一份是发给买主的,因为盖着户部的大印,又叫做红契。

虽然白契和红契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民间也不乏弄虚作假,或者因为灾害之故导致出现出现问题的,比方说,同样的一份产业出现两家都拥有契约的状况。这个时候,除非两家实力相差悬殊,或者两家都拿不出红契,否则,官府断定田地归属就会以红契为主的。

“那么,请问赋税呢,怎么收?”

郭县令心中咯噔一声。

这,这是隐户隐田?

郭县令谨慎地道:“劳少夫人动问,虽然是您的陪嫁庄子,但是小贾大人亦是官员,因此田赋是免税的。至于人头税,只要是少夫人的家奴,一样不用缴纳。”

“那么,请问佃户呢?是否需要重新登记?”

“自然自然,那是再好不过了。”

隐田隐户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弊病。而地方官员跟当地豪强就隐户隐田一事斗法更是家常便饭。

若是在偏远山区,跟当地豪强勾结,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条路子。可是在京师这种地方包庇高门大户,若是这高门大户位高权重,那自然是好的。若是这高门大户本来就地位不稳,那么,一旦高门大户倒台,他们这些县令就少不了被牵连的。

王熙凤愿意重新登记庄子上的佃户,对于郭县令来说,那是配合他工作,减少风险。无论哪一样,他都只有感激的份儿。

“另外,请问老父母,关于兴修水利,朝廷可有恩典?若是可以,我想在这半山腰上,开一条灌溉渠。”

郭县令道:“这,少夫人,不瞒您说,这水利一事,朝廷从来是专款专用的,不归我们县衙管。虽然兴修水利的确有补偿,只是,只是这补偿只适用于附近的明溪。这半山腰的灌溉渠,恐怕工部那边不肯批。”

不是他不愿意帮忙争取,而是国家有规定。

“原来如此,多谢大人解惑。”王熙凤笑眯眯地道,“我年轻,经历的事情也少,今日若是没有老父母的这番话,我还两眼一抹黑呢。不如这样,今日请大人做个见证,如何。”

郭县令还能如何?只能点头。

就这样,大宅院的门口,一溜儿太师椅排开,上首坐着贾赦,东面坐着郭县令,西面坐着贾琏王熙凤夫妇,下面乌央乌央的,一群人,从庄头到佃户再到附近村子跑来看热闹的村民,男人女人小孩,站了一地。有些人机灵一点的,已经猜到了由头,因此少不了叽叽喳喳的,把这大宅院前弄得跟集市一样。

等喜儿简单地介绍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王熙凤这才开口:

“这也是我不喜欢这家奴与卖身契之故。国法家规都在这里摆着,不许家奴蓄私产。若是这条规矩坏了,那事情可就大了。可是从情理的角度来说,白庄头一家也是老人了,这庄子上里里外外,风里来雨里去的,庄子上能有如今的景象,他也是劳苦功高。因此,有些旧主的赏赐也是应该的。所以,白庄头,我问你,你想不想放籍呢?”

此言一出,左右都炸了,就连贾赦也瞪大了眼睛。

第68章

“白庄头,你想不想放籍?”

白庄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浑身一震,脱口而出:“姑娘!我错了!求,求您开恩!求您开恩哪!”

说着连连磕头,用力之大,额头上不一会儿就见了血!

不止是他,就连他的家人都是如此。

放籍就是放良,从此之后不是家奴,而是正经的良民。

可是在这个年代,背后没有主子的良民只有被高门大户的豪奴欺负的份儿!

赖嬷嬷一家就是最好证明。赖嬷嬷原是贾母的心腹,赖家是贾家下面诸多家奴之中最显赫也最典型的一家,上了年纪的赖嬷嬷家里如今也是大地主兼大财主,赖嬷嬷在家里也是老封君一般,一如贾母在贾家。可是得了闲,赖嬷嬷依旧会进荣国府给贾母请安,时不时地送些小礼物孝敬贾母。晴雯就是赖嬷嬷孝敬贾母的礼物之一。

说赖嬷嬷不知道良民的好处,那她为何求了贾母的恩典让自己的孙子赖尚荣打落地就入了良籍?

就跟赖嬷嬷亲口说的那样——你哪里知道做奴才的苦!

是啊,不是亲身经历,不是对做奴才有着深切的体悟,赖嬷嬷又何必为孙子求了这个恩典?

可是这个世道就是这么畸形。

赖尚荣打小放了良,后来做了官,又去投效了别的主子,做了别人的奴才!所以赖嬷嬷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不知道做奴才的苦所以才会在看到别人做豪门奴才光鲜的时候赶着做奴才。

那个时候,赖尚荣已经做了县令。

从时间上来说,这是数年之后大观园时期才会发生的事,可是这不等于说,王熙凤就不知道,更不等于说,这些现象、这些矛盾就不存在。

白庄头身上的事儿也是如此。他本是王家几辈子的家奴,因为有几分本事又会来事儿才被王家太太派来做王熙凤的陪嫁庄子的庄头。他既然是王家几辈子的家奴,打小在王家长大,吃用都在王家,月钱和年节的赏赐积攒下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再加上他的父母祖父母也是王家的家奴可能给他留了些东西,因此他腰包鼓鼓,这完全正常。

按照常理,他处置自己的积蓄完全是合乎情理的,置办产业也是正常的使用自己的财产的方式,就跟贾家那些豪奴一样,贾母身边的赖嬷嬷,贾琏的奶娘赵嬷嬷、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哪个不是大财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