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文网 - 经典小说 - 门阀之上在线阅读 - 门阀之上 第123节

门阀之上 第123节

    那么一刻,陆昭只觉得无论日后如何,至少这一刻他们是真的相爱的。袖袂与袖袂盘缠,元澈的身体轻轻探向陆昭,似乎想在这片风雨中依靠地更紧密些。陆昭亦笑起来,转头仰望着他,而后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那张年轻与欲望都在慢慢消退的脸。

    “皇后的提名,司徒那里总要有所交代。”陆昭言归正传,“总不能让人家儿子白上场走一遍。殿下为了meimei,也要尽一尽诚意才是。”

    “这事好说。”一刻的温存已足够他燃烧一整夜,元澈一副大度的样子,“东宫卫的几个贵衔如今正空着,再加散骑,明日我就去问司徒,若他老人家点头,就即可叫人去办。只是司徒家那根独苗苗如今大概还在陈留,得派人去请。如今你家掌控着往东边走的泾渭水道,不置可否行个方便,我请人也快些。”

    陆昭不说话,只突然停下脚步,瞅了一眼身后护卫的人。

    此时吴玥出列,有些惊惶道:“末将吴玥,参见太子殿下。”

    第294章 去留

    皇后的提名在夜间抵达了永宁殿, 然而各家得知消息自然没有这般快。吴玥的名字据说未至正殿阅览,便经宗正转手,又在司徒府被罢议。由于皇帝、太子、殿中尚书先后都曾履及皇后寝宫, 究竟是谁影响了这个决定,谁最终cao纵了这个决定, 早已成为一个谜团。

    至此, 所有人都不确定究竟是吴玥因婚约而退出,还是因皇帝不快而免议,亦或是因各家压力而不得不妥协。此间虽疑云重重, 但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危险,那就是陈留王氏如今势位将要越过陆家乃至各家。如果陈留王氏的子弟要成为帝婿, 那么最终替王家承担一切恶果的,或许就是司徒吴淼本人。然而, 随后的一则调令这让所有人都不能够在安坐于内。王谌自请退选帝婿,现已解殿中尚书府之职任, 迁江夏长史。

    众人旋即纷纷猜测,陈留王氏或许不甘在分设六军之事上的失败, 如今, 苑中又为皇帝忌惮,因此不得不退而再退,谋求荆江一地方实职。然而被迫的选择和主动的争取必然千差万别, 原本陈留王氏与陆家联合,或可谋求荆州刺史一职,如今却只得到了一郡长史之位, 也算是为背叛盟友而自食恶果。

    这道诏书由尚书令王济、中书监王峤以及皇帝三印加盖, 三方促成。皇帝乃忌王氏将内朝、外朝、禁军、方镇四方布局,而王峤则是以至少保住侄女王璐与司徒之子的婚事为目的, 不得不牺牲王谌。至于王济是何心思,众人仍是不解。然而在太子手中的人选抛出后,群情哗然。但事后却并未出现针对帝婿人选的任和评语,而是中枢诸多重臣提议,鉴于皇后身体考量,应让提名的各家子弟尽快入住宫苑,准备宴会事宜。

    当王叡出现在殿中尚书府的大门前时,赤金高阳正挑在飞檐尖锐的剪影上,脊兽距于金红色的光芒之下,宛如愤怒的雄狮喷吐着炽热的烈焰。王叡一身素氅而来,殿中尚书府门下,陆昭亦是一身素氅而迎。只不过素氅之下,各怀幽抱,一人期盼着春霖宴话,另一人则期盼着一场盛大的国丧。

    陆昭迎了人进来:“昨夜我又派人去了相国那里,说今日不必过来。不知相国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王叡据席而坐,闻言只是一笑:“我本要外任,却奈何殿中尚书一力苦苦挽留,因此特来相见,以慰尚书良苦用心。”

    原本唾手可得的司隶校尉,在朝臣们的各有一盘算计中耽搁下来。如今他在备选帝婿之列,结果又被拖住,如此,只能待元洸先返回洛阳。可是这样一来,他在司州所做的一切布置,都有可能被瓦解掉。

    “相国要外任,这也容易。”侍者已经上了茶,陆昭将手一引,做了个请的手势,“退出不选即可。”

    王叡并不喝茶,只朗朗笑一声:“车骑将军莫非有意为驸马?”

    “非我良人,此生不嫁。非我钟情,此生不娶。争或不争,全凭心迹吧。”陆昭说完,便把这句话交给王叡自己去苦恼,自己低头吃茶。

    “尚书这话说的不像是车骑将军,倒像是太子。”王叡顿了顿,“也非我,也非尚书。”权力大印和情爱所钟,选前者还是后者,他们都不是为此犹豫的人。

    陆昭放下茶盏:“我知相国无心眷恋于此,所以,相国想要的司隶校尉任命,我今早已拟定好,就在桌子上。相国可以直接拿去交与令尊,由尚书台呈送御前。”

    由于录尚书事与尚书令分掌职权,所以只要她没有松口,那么这份尚书台出具的文书,就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如今她主动拿出这一纸文书,也是极力希望把王叡撬出这个旋涡。借此,魏帝也不得不让渤海王元洸赶往洛阳。

    她已敏锐地察觉到先前那场阴谋最有可能的根源,尽管她并无凭据,但她已经感觉到了危险。接下来,长安会迎来一场又一场的大典,禁军她已不能完全掌控,太常仍是高宇初,这期间会发生什么,她根本无法保证。只能让这两个最不安稳的因素尽可能地远离长安。因此,在司州问题上,她宁愿做出让步。

    王叡笑着走到桌子前,取过那一份手令,纳于袖中:“尚书的心意我领了,不过,既然有幸得以备选帝婿,也没有不尽力一搏的道理。早年愿为副车,不料今日可得。人生在世,惟求逞意而歌,岂可坐望苟且。”

    虽然陆昭希望借由此举能够让王叡推掉驸马,但若王叡执意参选,那她也没有必要强拦。王叡的参与能够提前打掉大部分人选,而且还能让许多事情有圆缓的余地,毕竟陆家还并未真正作出决定。如果真要与王叡竞争帝婿,那么陆家也会尽全力一搏。

    既然王叡选择争取驸马,那么就注定会留在长安,这一纸尚书手令给不给也都无关紧要。陆昭只是起身拱了拱手道:“诸事天定难免缘浅,尽力而为实则情深,祝相国能够得尝所愿吧。”

    “尚书。”王叡轻轻转过头,眉梢眼睫,唇峰鬓角,他的野心,他的欲念,既在精心严谨地掩藏,亦在漫不经心地流露:“情深终将有恨,缘浅未必不幸。”

    王叡拂袖而去,陆昭亦微笑闭目。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庞大权力运作下的一场小小闹剧而已,深情诚然存在此世,存在此间,但他们仍会选择各自攀登着人性的高峰,仅在慎独之时。

    在处理完所有事物时,陆昭再度归府,与父母商讨备选帝婿事宜。在得知太子和皇后分别的选择后,陆振也再次对此事思考,良久后方才笑叹道:“皇帝登基未历数载,然则大势扭转。贺祎殒命,门阀再无一家独大,太子崛起,皇权着实颇有振奋之势啊。”

    政治的大势不会因一个皇帝的死亡而骤然转变,而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继续滚滚向前。东晋庾家的崛起,桓温的势成,一浪盖过一浪,都是因为继承了皇帝的一部分政治遗产。诚然,太子仍是这份遗产的主要继承人,但是太子的同胞meimei,嫡亲公主,仍是不可忽略的一笔政治财富。

    高门崛起除了依赖个人能力,也需要在阀阅上有必不可少的沉淀,除此之外能否一跃而上,就要看大势了。皇帝与太子都已是大势中人,那么公主也是大势中人。如果陆家担心皇帝死前掀桌,那么去在皇帝垂死之际抢夺这一最后的政治遗产,两只脚和皇家一同站在大势里,才是最稳妥的决定。

    陆家目前的实力仍不可与陈留王氏、汉中王氏相比,看似已是一个庞然大物,但仍需要小心翼翼地巩固自己的基本盘。许多政治优势如果不具备,那么对方仍然可能提刀就砍,虽然和以前相比对方要付出相当多的代价,但是单论结果,也是陆家目前难以承受的。

    陆振心中权衡良久,终于道:“既然如此,那便不用考虑太多。”

    “兄长那里……”

    “你全力准备此事。”

    身为曾经的吴王,陆振素有决断。而这一日,陆昭望着阴影下父亲的眼睛,第一次不可自制地想要远离。害怕被支配,这是对于权力本身的恐惧。

    “今日王子静忽然过府告别,说要将与邓将军遣返西北继续平乱,此时王谌将任江夏长史,或许王家也不愿我等争取帝婿啊。”陆振道。

    陆昭自然明白王谌与王谧相继离开的用意,仅仅是两个举措,便透露了诸多信息。首先,王家对于陆家已不再信任,有了独自开辟荆州局面的想法。这个想法也依托了皇帝的意志。江州是陆家新经营的一个地方,王家公然越线,那么背后必然有着另一方的支持。皇帝需要有人去江夏来瓦解陆家正在经营的局面,此时出面也是应有之意。王谌身份特殊,既有王家的背景,也有陆昭殿中尚书府的背景,届时在江夏将有何为,也要看陆家是否有诚意。

    其次,王谌这一支与王峤、王谦等人有了分歧。王谦等人不希望因王谌成为驸马一事而搅黄了和吴家的联姻,因此让原本有机会升任京兆尹的王谌出任江夏。

    最后,在公主驸马一事上,王氏开始减弱对皇帝的支持。而王谧作为大铨选、执掌西北的人事官,王谌作为殿中尚书府的禁军官,都有可能在都中对皇帝施加他们不想要的影响,因此也要赶紧遣出。

    这三件事合起来也引申出一个含义,那就是王门正在尝试影响皇帝的决定。既然有了这种念头,那么也意味着部分禁军也会试着参与进来,宫苑内再也不会安全。

    “王谌抵达江州究竟如何可再作考虑。倒是父亲,如非必须,近日不要长留宫内。”

    陆振三公未加录尚书事,本就是虚职,如今掾属也未曾征辟,三公拜礼也未行,不入宫也在情理之中。

    “邓将军既要北上,不知耽书对婚事考量的如何了?”陆昭问道。

    陆振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此事你自去问耽书吧,不过依我看,耽书似乎是对你兄长无意。”

    第295章 私话

    陆昭在与父亲商议完事情后便去后院找耽书。这一日耽书的父母正去为幼子彭昌看京中宅院。自殿前事务分与左右卫将军后, 原殿前值守的子弟也各有出路。陆冲如今任给事黄门侍郎,由禁军转为台阁近侍。给事黄门侍郎多作过渡官职,任事者在中枢等待, 派遣外用,地位较侍中更低一些。若侍中转外任, 基本得掌大郡重镇, 给事黄门侍郎则要弱一些。而彭昌已经调至领军将军冯谏麾下,任公车司马尉,以后应是要走禁军路线, 不会再转投地方。

    陆昭拜访的时候,彭耽书正倚案阅读文卷, 见陆昭来了,连忙起身将人迎了进屋内。陆昭见耽书居所内书卷摞得如山一般, 还有诸多笔稿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书案一头,便笑道:“这几日宫内没见到你, 还以为你躲懒,如今看来合该给你发两份俸禄。”

    彭耽书道:“皇帝下令要重修律法, 力求无循隐之情, 事事公断。先前行台和江恒所著已算可观,我本还得意的很,但如今入宫遍访律学名家, 才知先前所想并非完全合乎时宜。如今情形,尚不知能否在皇帝规定期限内完成。”

    陆昭道:“徇私舞弊,为尊者讳, 历来都不现于法典之中, 却总能超乎法典之外。谁不知道如何做最为正确,只是自前朝来, 门阀执政已是积习生常,难卒改革。皇帝有此言,自然各方震动,”

    自衣冠南渡以来,历朝执法一向循礼循情,法与情常常混为一谈,譬如礼法规定,父母丧子女需在家服丧三年,不得任官,而朝廷要求某位重臣在服丧其间任官,这叫“夺情”而非“夺法”。宽以待人、网漏吞舟的王导,时评就是要比庾亮这种刑名执政要好得多。至于这个时代所产生的酷吏,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政治工具,用以打压宗室、方镇,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来网罗罪名。整体执政宽松乃是因为大环境与上位者所造成的执法阻力。其实升斗小民大多安于和平,触犯律令的并不多,循礼于否,循情与否,到底也与他们的利益干涉不大。但若有失公正,这些人很可能一辈子都要毁于其中。可是若法律苛刻,严刑以待,世家大族又会因侵犯利益而不满。此时外患当前,也无异于将一部分力量送与对手。

    棍棒上捎云根,下拂地足,唯不击体中。这是法律对于门阀执政的放纵,也是对时局的卑从。

    此时彭耽书面对的也是与她同样出身的门阀力量,想必其中也会有一些陆氏子弟,心中必然不豫。

    “昭昭,你说国家律宪制定究竟是为了什么?”彭耽书与陆昭紧挨而坐,“我儿时曾以为律法是为除恶,可是世间逃于法律之外的恶行并不少。后来长大读书,觉得律法是为建立承平之世,安泰之国,可是法律的纵情与枉顾,也未让个体的纷争有所减少。如今求公而不得,中正而失众情,我也不觉得安泰。”

    陆昭道:“律法的目的或许从来就不单一,随时随势而更。于百姓眼中,法律惩恶扬善,维护公义。于士子眼中,法律为世道之准绳,承平之基石。但若从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来看,法律则要为国家服务,国家的体量,国家的构成,国家的忧患,方方面面皆要考量。个体的感受并非他所关注的重点,他所要的是能够推动国家前行,维护国家稳定的纲领。”

    “那么昭昭,以你的角度,你会想要一部什么样的律法?”彭耽书一脸认真。

    陆昭也认真思考了一番,而后坦诚道:“我有维家之责,便求公正无欺。我有维士之责,便求酬勤褒忠。我有维国之责,便求王道法剑。但这所求,都应建立在已有实力之上。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彭耽书听完心中隐隐触动,道:“三责加身,俱在我等,为何人人不去做,人人看不到?”

    “世族仍占有这个世上最顶尖的资源,执政的是我们,获利的也是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推动舟车前进……”陆昭停顿了片刻,“就会有人踏过我们尸体推着它前进。高尚的情cao并非人人都有,忠烈的鲜血并非人人可抛,让他们看到即将到来的危机,看到即将损失的利益”陆昭的手轻轻拍了拍桌上的书简,“这部新法或许问世得更快一些。”

    陆昭起身,环视满满一屋子的公文案卷:“两家都来提亲了,你还全心全意地顾着这些,看来是两个人都不中意。”

    彭耽书笑道:“良人非我,与其在后宅遑遑度日,不如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夫妻两人生活,必然需要迁就,需要放弃。当然,这些都在情理之内,大家都不是半子不让之人。但所得较之所失,还是让我难以容忍。我如今做的这些事情,我能真真正正沉浸其中,能亲自为这个世道做些什么。若成婚方伯,必然要放弃这些,执掌门户,看似风光,却也是难得逞意。士子乘舟大江之上,随波逐流,堪称风雅。渔樵击楫乱涛之中,赤膊排浪,自是英雄。”

    依皇后所言,果然次日一早便召见了雁凭。雁凭因眼疾素来难得出门,听闻皇后召见虽然有些惊慌,但心中也有隐隐欢喜。想着皇后还在病中,她特地命人从府库内挑选了几张最松软舒适的枕榻,两张适合摆在榻上的小案,几盒有助入睡味道淡雅的熏香,还有最适口松软的饼饵。

    说到底还是生过病的人最知道病人需要什么,这些东西虽不算贵重,但比起旁人送来的各种山参鹿茸、金玉宝器要实用得多。陆妍竟格外开怀地收下来,金安在一旁瞧着觉得皇后的气色都比平时要好的多。

    陆妍将公主引入内殿,摒走了众人,之后拉公主坐下,温和道:“你父皇要为你择婿,这是女孩子家的大喜事。你我一向往来的少,我这个母后也不知送你什么最合心意,索性我这里还可向宗正请言,退选佳婿。虽说最终所定非我一人之言,但若公主心中有可意人选,便让我这个母后来替公主上书吧。”

    择选帝婿的内幕和详情,雁凭知道的不多,心中所想所念,既不敢与太子兄长说,更不敢跟乳母诉说。其实对于她心中中意之人,连兄长都没有来问过他。如今皇后却愿意为她发声,这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雁凭静静思考了片刻,而后开口问:“父皇是母后的意中人吗?”

    陆妍也静静思考了片刻,最后诚恳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不是。”

    雁凭道:“那么母后也没有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成为夫君?”

    陆妍道:“雁凭说的是选择到,并非选择过。”她顿了顿,而后道,“我曾经选择过自己的意中人,只不过他并不愿意罢了,所以即便嫁给了你的父亲,我也没有什么遗憾。若是公主有意中人,即便只有一丝机会,也应该奋力争取。”

    雁凭沉默许久,终于鼓起勇气道:“我想选一位姓郑的将军,可是我不知他的名字。我遇见他时……”

    雁凭说了许多,也把一些探问过的情况告诉了陆妍。陆妍听完微笑道:“昭昭如今任殿中尚书,禁军的名录她手里有一份。最近朝中也在议军功封赏之事,详细名录也俱在尚书台。让她来帮你查,应该不难。今日你回去且安心等消息,待我将名字报与宗正,必来告知你。”

    雁凭满心欢喜。两人又稍叙一回,雁凭遂告退回宫了。

    过了两日,雁凭在宫中收到皇后的传话,那个人已在备选名单之列了。

    帝婿名单甫一定下,各家筹备暂且不说,光是太常、仪曹、宗正三处便已经忙作一团。身为将作大匠的陆扩更是不敢耽搁,命江东善造园林者、诸多能工巧匠顷刻拨船北上,准备上林苑修缮事宜。为求节省内帑,上林苑还要用作迎接楚国公主。一时间,长安要迎接皇家三桩嫁娶,各项物价也都接二连三地翻倍。

    陆昭近日也为自己的六礼之事忙得不可开交。楚国嫁公主为求节约时间,采取拜时行六礼。但太子大婚,各方却都不愿草草了事。陆昭倒是羡慕能够避开繁冗礼节的楚国公主,但是时局中南人却是不肯。陆昭嫁入皇家,是目前唯一一个大肆提高南人政治地位的大事。礼节上的隆重与否甚至关系到这些南人日后在官场上的上升渠道,因此众人不禁在三吴争论不休,更是遣船悉数北上,以观礼为由在长安打通一条上升通道。

    陆昭忙里偷闲,也借机将阳翟那片封地经营整顿起来。陆扩营造宫苑广招工匠,其中有一部分人因崔谅之乱而丢失籍册,遂被划至阳翟经营。未来司州注定会生变,陆昭提前在阳翟打下一颗钉子,日后倒不至于发生什么事两眼一抹黑。毕竟对于时下陆家着重开辟的江夏来说,司州乃是脊背,物流水运、沟通中枢很难绕过司州。

    数月后,诸事终于迈上正轨,而上林苑所办的文武宴也即将举行。

    第296章 秋叶

    八月入秋, 天水薄云,金风万里,上林苑诸亭台楼阁始成。上林苑外, 各路车马沿途停驻,自卯时起陆续入苑, 而皇帝及诸亲王则在辰时入园。

    早先各家备选, 如今陈留王氏、京兆卫氏相继退出,陈霆、吴玥也并不参与,其余人虽也入苑游赏, 却并无竞争之意。最终,与陆氏相竞的便只有京兆韦氏的韦崇和汉中王氏王叡。然而即便如此, 陆家仍为几家当中较为弱势的一方。

    陆家煊赫在长安,基业在吴中, 但一时煊赫并不足矣掩盖阀阅上的欠缺,吴中的基业也很难完全对长安施加影响。如果当初没有秦州这一块新经营的基本盘, 可能陆归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备选帝婿的名单上。

    以言曰劳,用力曰功, 明其等曰伐, 积其日曰阅。弘农杨氏曾配司马炎而为世族所不齿,乃是因为杨氏虽祖上有显名,但世两千石中断两代, 因此被斥阀阅不堪。陆家显于国朝也不过一代而已,在长安难以阀阅见长,这也是南门入朝普遍的短板。南人多在前朝、旧吴任职, 但北上后能为朝廷所承认的仍是极少数。目前也只有陆、顾、虞两家能算显赫, 其余人等譬如沈氏、朱氏在北人世族眼中与寒门无异。

    如今之势,皇权尚未独大, 王纲解纽,皇帝钦点某人迎娶公主不过是话本子里的戏码,真正遴选,还是各家在权力台面上的较量。此次因太子纳妃、陆归备婿,南人大量北上观礼,同时也携带了大批钱货。这些钱货主要借由宗正阅览阀阅之机,送到嘴边,以争取润色一下不足言道的出身。身为宗正的汝南王元漳以及一干皇室穷亲戚也借此机会转了个盆满钵满,因而此次可以入林苑的名单中,南人也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这其中未必没有皇帝的意思。遥遥望去,皇帝此时正与沈氏沈彦之相谈,又与刚刚失意的陈留王氏的族长北平亭侯王业连发慨言。借着公主的婚事,这位帝王正在对所有曾经被冷落的群体进行示好,政治手段可见一斑。

    皇帝在秋露台接见各家后便不再参与,让各家自随其便,自己则命中书侍郎顾承业前往上林苑北门通传护军将军陆振入苑,一叙家事。

    陆振执掌护军府,上林苑也被划入治下,此时宫苑内举办如此盛大的集会,他也丝毫不敢懈怠。见顾承业至北门,陆振不知是否苑内有事,连忙迎了上去。

    “陛下想请国公一叙,请国公暂去甲胄,与我前往苑中觐见。”顾承业见陆振神色有疑遂低声道,“国公安心,陛下已避旁人,此番只为家事。”

    陆振点了点头,既然皇帝派顾承业过来,顾家与陆家交好,如此也不必担心。于是陆振先换了时服,略整仪容,然后便随顾承业踏入上林苑。皇帝参与游兴,却不与众人同处,而是在上林苑另辟一殿宇修葺。陆振在顾承业的带领下先在殿前略作等候,待内侍通传,方才入内。

    “臣护军将军陆振,参见陛下。”

    陆振入觐一向是称职不称爵,这一点魏帝尤为感慨。“国公戍卫辛苦,快请入座。”

    宽阔的殿宇内,两人斜对而坐,魏帝鹤发苍苍,目中尽是老态,而陆振则岁月浮华洗尽,峥嵘内敛。一盏茶饮毕,魏帝方道:“近日在过太子大婚六礼,国公府应当很忙碌吧,不知此次集会能有稍顾?”

    陆振先苦笑一声,而后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笋出土而弃壳,鱼越堤则归江,新拔陈谢,世事如此。今日幼凤清啼,老雀自然厌声。一双子女如此,已是当然之选,老朽暂守门户,以望太平而已。”

    魏帝原本觉得自己也算胸有城府,深藏喜怒,但是闻得此言也不得眉头抖了一抖。没见过对子女这么有自信的。不过既然陆振已有此言,那么也无异于摊牌要助儿子夺下这个帝婿头衔,他猜得果然不错。能够借此把陆家捆绑在皇权这棵大树上自然是好,但如今的局面却因陆家的一力参与变得尤为险恶。

    他最先感受到的便是来自禁军的恶意。陆家再次向公主这个仅有的政治资源发起攻击,一下便引起了各方sao动。由于陆家在内宫禁军已不处于强势,薛氏、韦氏、秦氏俱开始活动心思,通过禁军来左右他这个皇帝的意见。原本分设六军的微妙局面,已被陆家着一通cao作拉扯得十分紧张。假使自己有一丝偏向陆家,那么自己很可能会被各方幽禁起来。现在,他不仅不能够急于甩掉陆家,还要与陆家抱得更紧。

    魏帝越想越觉得陆振此人实在厚黑,这个老雀看着谨守门户,只怕就是为了腾出手来给自己捣乱。然而魏帝沉吟片刻,终究道:“上林苑中多杂莺劣隼,两只老雀怀抱中物,都应善加看顾啊。”